長沙不斷暢通“陸、空、水”國際物流大通道 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新高地
---------------------------------------------------------------------------------------------------------------------------------原標題:助力“買賣全球” 世界觸手可及 長沙不斷暢通“陸、空、水”國際物流大通道,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新高地
長沙不斷暢通“陸、空、水”國際物流大通道 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新高地_fororder_111
2023年2月25日凌晨,一架滿載南美洲西梅等新鮮水果的波音777F貨機穿越三大洲,飛行18000公里后,穩穩降落在長沙黃花國際機場。陳勇會 供圖
長沙不斷暢通“陸、空、水”國際物流大通道 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新高地_fororder_2222
近日,中歐班列(長沙)山河智能國際專列從長沙國際鐵路港發車。梁超 攝
不沿邊,不鄰海。地處中部的湖南如何通陸聯海,買賣全球?長沙的答案是:不斷暢通“陸、空、水”國際物流大通道,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新高地。
智利車厘子、加拿大龍蝦豐富了長沙人的餐桌,長沙的工程機械在全球書寫“中國傳奇”……搭乘中歐班列、貨運包機、千噸貨輪,越來越多的“洋貨”引進來、“湘品”走出去。
開放發展,通道先行。2023年來,長沙著力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節點,上下齊心協同作戰,持續開辟國際物流通道,助力高水平對外開放,新格局迸發強勁新活力。
黃花機場客流創新高,中歐班列穩居全國第一方陣,長沙入選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2023年,一個個亮眼成就交相輝映,標志著長沙通道建設邁上新臺階。
護航“空中通道”車厘子自由輕松實現
雖然我國正是隆冬時節,但南美車厘子正是美味時。
近日,3.8噸智利車厘子搭載貨機飛躍19000公里,抵達黃花國際機場,在長沙搶鮮上市。
36小時,完成了從采摘到舌尖,這得益于2023年開通的“長沙—亞的斯亞貝巴航線”,構建了一條跨越亞、非、南美三大洲的空中航道。航班從南美洲智利圣地亞哥起飛,經停非洲埃塞俄比亞的亞的斯亞貝巴,最終抵達長沙。
往年,進口車厘子均通過臨時包機航線進口,流程復雜,耗時費力、費用高昂。如今,智利車厘子依托“一線聯三洲”的中非空中“絲路”直抵長沙,并利用機場海關“優鮮通關”工作室平臺通關,不僅縮短了通關時間,節約了企業成本,也推動長沙本地的車厘子價格下降,讓老百姓享受到實實在在的福利。
除了車厘子,2023年長沙航空口岸還來了眾多“新朋友”:泰國蓮霧、智利西梅、菲律賓紅東星斑、智利冰鮮三文魚……據機場海關統計,2023年1-11月,長沙黃花機場海關共監管進境生鮮貨物7598噸,同比增長71%。長沙機場口岸進口水果、食用水生動物、冰鮮水產品的數量均位列全國空港口岸前十,大大豐富了市民的菜籃子、果盤子。
水果、海鮮進口不斷擴大,離不開國際航線的恢復、新增。
長沙市政府物流口岸辦有關負責人介紹,2023年長沙機場累計開行國際客、貨運航線24條,目前在飛15條。2023年1-12月,航空貨郵吞吐量17.68萬噸,其中國際(地區)貨郵6.02萬噸;旅客吞吐量達2724.83萬人次,國際(地區)旅客44.37萬人次。全年機場旅客吞吐量超過2019年,創歷史新高,在中部排名第一。
2024年,長沙將全力拓展和完善通達全球重點國家的國際航空貨運網絡,力爭運營16條以上,助推成立本地貨運航空公司,加快打造中部地區國際航空樞紐。
奔馳“鋼鐵駝隊” 中歐班列助力湘品“走出去”
“嗚嗚——”位于城北的長沙國際鐵路港內,機車穿梭,作業不歇。悠長而深遠的汽笛聲背后,是運輸生產的紅紅火火。大型龍門架的吊臂在空中飛舞,將一個個集裝箱平穩放置在即將啟程的中歐班列上。
2023年來,中歐班列(長沙)穩步開行,穩居全國前列,全年累計發運超1100列,創歷史新高。工程機械、新材料、電子產品等湖南制造正借助這支“鋼鐵駝隊”加速“出海”。
2023年12月25日,中歐班列(長沙)山河智能國際專列發車,裝載著挖掘機、高空機械等駛向海外。2023年來山河智能借助中歐班列已累計發運450個貨柜,同比增長300%。
“市政府物流口岸辦協調建立了國際物流與口岸通關日常溝通對接工作機制,為我們保駕護航。”山河智能國際營銷公司副總經理趙煌介紹,省、市物流口岸部門不但聯合海關邊檢幫助企業解決邊境口岸貨物積壓的難題,還特別針對重特大設備的運輸,聯合廣鐵集團探索采取平板車運輸方式,開通制造業國際聯運專列。
為大力服務本省企業,中歐班列(長沙)推行定制化服務。全年開行中聯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吉利汽車等制造業專列231列。本省生產企業出口貨量占比達到 39.5%。越來越多的湖南制造達成中歐班列線路,實現了“湘品出湘”直通海外。2023年來,長沙新開行中老回程班列;新開辟經同江口岸出境俄線班列;至白俄羅斯明斯克的“明星班列”開行量全國第一……如今,中歐班列(長沙)常態化運行線路達12條,輻射亞歐大陸近30個國家100個城市,成為湖南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經貿往來的重要載體。
暢通“黃金水道”釋放多式聯運潛力
2023年12月14日清晨,長沙港霞凝港區滾裝碼頭邊,“新港1號”列車滿載鋼材緩緩駛入港口。這是2023年7月新開通的長沙首條疏港專用鐵路,它的開通運營,打通了長沙鐵水聯運“最后一公里”。
開辟多式聯運通道帶來的便利,企業的感受是最直觀的。“這條鐵路專用線運送的貨物主要是從漣鋼、湘鋼發出的鋼材,包括卷鋼、鋼板、螺紋鋼等。”長沙新港有限責任公司生產運營部部長彭亞洲介紹,每月26日到次月5日為集中到貨期,待貨物抵達長沙港后,會陸續裝船發運給客戶。據測算,相較原來的鐵路運輸或公路運輸,“鐵水聯運”可降低各企業物流成本10~15元/噸,每年可節約物流成本700萬元至1000萬元。
鐵路專用線的運營促進了水路貨運量的提升。2023年長沙港全年共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5.09萬標箱,同比增長21.83%。據悉,除鐵水聯運外,長沙還穩定運營10條“航空+高鐵”國內貨運線路。
水路運輸成本低、綠色低碳,鐵路運輸則速度快、運量大,公路運輸靈活、輻射力強……“多式聯運”強強聯手,日益緊密交織在一起。長沙市政府物流口岸辦有關負責人介紹,長沙將有效推動中長途運輸貨物“公轉水、公轉鐵、散改集”,形成“公、鐵、水”放射狀開放通道,助力物流業降本增效。
升級“智慧口岸”帶來通關“加速度”
2023年12月25日,在霞凝港碼頭,來自韓國由華光源海國際物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承運的18個集裝箱的瓦楞原紙,在海關關員監管下,從集裝箱船舶上直接卸裝至企業的運輸車輛,通過“船邊直提”監管模式迅速提離,完成了進口貨物的車船直取。從申報、繳稅到放行僅用時30分鐘。
這得益于長沙市在全市大力推進“智慧口岸”建設。依托“單一窗口”地方特色平臺建設,整合海關、港口、企業多方數據資源,簡化通關手續,提升通關效率,讓企業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口岸智慧化,讓數據多跑路,企業少跑腿。”華光源海國際物流集團關務負責人馬春玲感受真切。“單一窗口”區港聯動信息化項目建設,有效解決重復錄入、紙質單證等問題,實現全市主要口岸平臺互聯互通,海關監管場所之間貨物流轉“一次申報、一次放行”。“登陸系統,貨物到達情況一目了然,即到即提。我們提貨時間大幅縮短了,還降低了物流成本,便捷多了。”馬春玲說。
目前,長沙“單一窗口”平臺開發建設了水運口岸服務、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臺、區港聯動申報服務等8大功能模塊28項特色應用,服務貿易企業超過7115家。2023年1-12月,長沙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申報7.78萬票,應用率達到100%,在全國排名前列,有效保障了全市外貿業務正常開展。
2023年來,長沙市政府物流口岸辦聯合海關、機場、港口、鐵路、企業等,重新梳理海關監管區作業流程和需求,全面打通跨境貿易堵點難點,進一步優化跨境貿易營商環境,提升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
口岸環境的優化為對外開放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2023年7月,長沙獲批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是繼2019年獲批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以來,長沙獲批的又一個國家級物流樞紐。
“物流業是經濟發展晴雨表。沒有高效便捷的物流體系、口岸平臺,就無法構筑良好的營商環境,就不可能提升企業競爭力,更不可能集聚開放的活力。”長沙市政府物流口岸辦負責人表示,2024年將不斷豐富通道覆蓋網絡體系,發揮國際通道在保障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方面的重要作用。(文 劉捷萍 吳曉娜)
來源:長沙晚報
上一篇:專家呼吁擁抱AI大模型 共創我國物流與供應鏈美好未來 | 下一篇:低空物流 雁陣成行規模成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