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貴安“四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成效顯著
---------------------------------------------------------------------------------------------------------------------------------中新網貴州新聞12月15日電 (記者 張偉)貴陽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15日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貴陽貴安“四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情況。
國家物流樞紐是國家推進物流體系重構、優化產業布局、提升產業組織水平的重要載體。近年來,貴陽貴安以推進國家物流樞紐建設為突破口,開拓奮進、攻堅克難,不斷完善基礎設施新布局,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培育創新驅動新優勢,推動貴陽陸港型、貴陽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分別入選2020年度、2023年度國家建設名單,統籌貴陽貴安物流行業頂壓前行,總體實現平穩增長,總量指標穩中有進。
數據顯示,2022年,貴陽貴安社會物流總額完成9200億元,同比增長2.8%;物流業務收入完成390億元,同比增長3.5%;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增加值完成316億元,同比增長1.4%;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為14.7%,與2021年基本持平。
2018年底,國家明確了貴陽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定位,承擔陸港型、空港型、生產服務型和商貿服務型等4個類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任務。貴陽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由貴州省物資現代物流集團園區、改貌貨運中心、海關監管區等融合形成的集中發展區,與貴陽傳化公路港片區兩部分構成,于2020年10月入選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樞紐目前運營情況良好,已形成國內干線10條、主要支線網絡19條,同時開行全覆蓋全省、聯通國內的直達或中轉貨運班車專線108條,服務貴陽及周邊地區工商企業5000多家。貴陽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由貴陽國際陸港都拉營片區和扎佐商貿物流園片區兩部分構成,于2023年7月入選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樞紐內通道網絡業務發展迅速,已先后開通了北接歐亞大陸、西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RCEP)成員國和東盟、南接廣西北部灣出海口、東接珠三角與粵港澳大灣區班列通道,同時探索貴廣鐵海聯運“一港通”快速通關模式,有效解決企業庫存壓力,降低運輸成本。貴陽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由航空貨運區、口岸物流區和臨空物流區三大功能區組團構成,總規劃占地面積約9225畝,目前貴陽空港樞紐申建工作已經啟動,《貴陽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方案》基本編制完成,擬在明年進行申報。貴陽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由清鎮國家示范物流園區內陸海國際物流港和馬上到公路港等融合形成的核心發展區,以及湖潮鐵路貨運樞紐形成的聯動協同區兩部分構成,共同打造功能互補、業務聯動、一體運作的樞紐系統。
貴陽貴安通過強化樞紐頂層設計、加強樞紐對外通道建設、強化樞紐與產業聯動發展、補齊樞紐物流基礎設施短板、加大市場主體培育力度等舉措,推動國家物流樞紐建設。
據介紹,貴陽貴安著力完善頂層設計和配套措施,陸續制定出臺了《貴陽貴安物流產業空間布局規劃》《貴陽貴安物流產業發展規劃(2023—2025年)》,加快推進“四型”國家物流樞紐的建設,形成“一核兩翼四樞紐”的發展格局;統籌鐵、公、水、空四種聯運方式,完善貴陽貴安“國家物流樞紐+物流園區(物流中心)”對外貨運通道布局,進一步密切與成渝兩地、廣西北部灣、粵港澳大灣區等區域的聯系。樞紐對外通道初步呈現出“東南西北、四向銜接”立體開放新態勢。
下一步,貴陽貴安將持續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把握建設國家物流樞紐的重大意義,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聚焦打造“通道+樞紐+網絡”現代物流運行體系,通過“進一步推進樞紐與產業融合發展”“提升樞紐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水平”“不斷壯大物流企業實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舉措,高質量推進貴陽貴安“四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蓄力推動空港型、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進入國家建設名單,積極推進陸港型、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物流樞紐經濟示范區。(完)
上一篇:首列“中老泰”全鐵快速農產品專列抵蓉 中老泰全鐵快速物流通道全面打通 | 下一篇:瞄準綠色化數字化,“包郵區”快遞物流產業持續進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