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組數據激活力增信心 全國物流統一大市場建設加速推進
--------------------------------------------------------------------------------------------------------------------------------- 在1月20日舉行的第七屆貨運物流行業年會上,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相關負責人介紹說,2023年物流需求穩步復蘇,我國仍是全球需求規模最大的物流市場,現代物流在國民經濟中的產業地位持續提升。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會長何黎明介紹說,2023年我國物流市場實現恢復增長,預計2023年全年社會物流總額將達350萬億元。
另外,我國物流企業產業競爭力不斷提升。截至2023年底,我國A級物流企業即企業經營狀況較好、市場競爭力較強的物流企業超過9600家。2023年中國物流50強企業物流業務收入合計超過2.3萬億元。智慧物流企業穩健成長,網絡貨運平臺企業預計超過3000家。
第六次全國物流園區調查顯示,全國規上物流園區超過2500個。重大物流基礎設施布局建設加快,國家物流樞紐達到125個、示范物流園區100個、骨干冷鏈物流基地66個。在25個城市推動國家綜合貨運樞紐建設。中西部地區物流設施補短板初現成效,助力區域產業布局調整優化。海外倉等跨境物流設施布局加快。
何黎明表示,展望2024年,我國現代物流正進入溫和增長階段。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會長 何黎明:隨著財政政策適度加力、貨幣政策靈活適度,物流需求總體穩定,最終消費持續復蘇,帶動生產、進口需求穩步回升,市場溫和增長將成為常態。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物流系統性結構性降成本空間大
另外,何黎明介紹說,隨著發展現代物流體系的制度保障逐漸完善,我國物流降成本工作積極推進,衡量經濟運行效率的重要指標——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維持在相對較低的水平,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的相關方案正在制定中。
2023年前三季度,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為14.3%,較去年同期下降0.4個百分點,降至近年來的較低水平,也就是單位GDP所需耗費的物流費用有所下降。
國家政策層面,促進降成本舉措持續落地生效。大宗商品倉儲用地土地使用稅和掛車購置稅減半征收,交通物流領域金融支持政策延續實施,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進一步優化。高速公路差異化收費、新能源商品汽車鐵路運輸獲得政策支持,一批便利通關、便利通行政策得到推廣,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開始試點。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會長 何黎明:隨著全國物流統一大市場建設推進,各部門正在形成政策合力,物流制度保障更加完善,營商環境更加優化,激發企業活力和信心。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相關部門正在制定降低物流成本方案。何黎明表示,總體來看,我國傳統物流“低價格、低效率、低效益”的發展模式已經無法適應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隨著物流市場增速放緩,降成本壓力難以傳導,亟需向現代物流發展新模式轉變,尋找新時期發展的戰略路徑。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會長 何黎明:我們要認識到,降低物流成本并不是簡單地降低物流價格,也不是擠壓各方利潤水平,而是要聚焦提質增效,通過資源整合、流程優化、信息對接、減少浪費,系統性結構性降成本空間還不小。
轉自:央視網
上一篇:交通運輸部部署春運:保障城鄉末端交通物流正常運轉 | 下一篇:物流企業將會加速擁抱數字貨運 |